非蛋白氮如何检测?

【字体: 时间:2008年10月3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如何检测牛奶或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凯式定氮法因其快速、相对准确,而被广泛使用。美国FDA也是采用这种方法的。这就给了含氮量高的化合物有了可乘之机。它们被当成“伪蛋白”,加入到牛奶或饲料中,以次充好,提高售价。这些化合物产生的氮还有个专有名词:非蛋白氮(non protein nitrogen,NPN)。那么如何检测非蛋白氮?

  

在三鹿事件之后,三聚氰胺已经俨然全民公敌,人人说得咬牙切齿。各乳制品生产商也纷纷改邪归正或撇清关系,忙着贴上“不含三聚氰胺”的标签。我们终于喝上了不含三聚氰胺的牛奶,但最近又从香港传来噩耗,我们还吃着三聚氰胺的鸡蛋。虽然奶制品中已经没有了,但饲料中还是存在。尽管农业部在2007年发布实施了《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但这也仅仅是检测标准而已,并不意味着国家会对饲料作强制检测。毕竟不是人吃的,只是死了几百只貉子而已,无伤大雅。不过我想在这种敏感时间时期,也不大会有人会顶风作案,狂加三聚氰胺,立志成为第二个“三鹿”。

如果只是一个三聚氰胺,估计事情很快就可以收尾了。问题是三聚氰胺并不是孤独的。为了提高牛奶或饲料中的含氮量,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添加。譬如尿素及其衍生物双缩脲、三缩脲等等一长串。这些还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不熟悉的化工原料估计更是数都数不完。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估计不法分子现在都已经放弃了三聚氰胺,开始寻找更好的替代品了。

我们怎么办?坐以待毙?还是一定要死了几个人之后再开始检查和禁止?那我们永远都是被动挨打。虽说亡羊补牢很重要,但防范于未然对食品行业来说才是硬道理。说了这么多,又归结到一个最原始的问题:如何检测牛奶或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凯式定氮法因其快速、相对准确,而被广泛使用。美国FDA也是采用这种方法的。这就给了含氮量高的化合物有了可乘之机。它们被当成“伪蛋白”,加入到牛奶或饲料中,以次充好,提高售价。这些化合物产生的氮还有个专有名词:非蛋白氮(non protein nitrogen)。

如何检测非蛋白氮?

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其实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早在今年4月9日就发布了《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且于7月1日开始实施。方法也很简单,用15 %的三氯乙酸溶液沉淀蛋白质,滤液经消化、蒸馏后,用0.01 mol/L盐酸滴定,计算氮含量,即为样品中非蛋白氮的含量。看到这里,不禁更加纳闷,为什么检测方法出台之后,还会出现这一系列三聚氰胺事件呢?莫非又像上文所说的,这仅仅是出台了检测标准而已,国家并不会强制检测。而且我们也没有找到非蛋白氮的限量,也就是说含有多少非蛋白氮才是安全的呢。据了解,母乳中非蛋白氮约占总氮量的20-25%,而婴儿配方奶粉中也含有氨基酸、核苷酸等一定量的非蛋白氮,那么应如何区分好的或坏的非蛋白氮呢?现在的检测方法是不是值得改进?

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博客介绍,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非蛋白氮如尿素、双缩脲以及通过一定温度和压力合成的糊化淀粉尿素是国际上允许的,也是国家饲料法规容许的,但是如果有饲料企业添加缩二脲,就有可能在添加过程中带进去三聚氰酸(美国的饲料级缩二脲标准中允许有30%的三聚氰酸和三缩脲,标准号21CFR573.220)。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方面打击三聚氰胺,一方面支持它的兄弟。

颁布标准的人应该思考,执行标准的人更应该思考。难道标准只是用来安慰消费者心理的吗?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各司其职,真正让老百姓吃到安全的食品。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